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赵宾福

发布日期:2013-12-25    发布人:边疆考古    浏览次数:

    姓名:    赵宾福

    性别:    男

    职务: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职称:    教授

所在系别:    考古学系

是否博导:    是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电话:   0431—85166321

       Email:   binfuzhao@163.com

 

 

详细情况

所在学科专业:

考古学

所研究方向:

新石器时代考古,汉以前东北考古,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讲授课程:

1、考古学概论(本科生课程)
2、考古学导论(本科生课程)
3、新石器考古(本科生课程)
4、先秦考古(本科生课程)
5、田野考古(本科生课程)
6、考古学方法论(研究生课程)
7、新石器时代考古泛论(研究生课程)
8、新石器时代考古专论(研究生课程)
9、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研究生课程)
10、考古论文设计与写作(研究生课程)
11、考古报告解读与运用(研究生课程)
12、考古学文化研究(研究生课程)
13、汉以前东北考古学(博士生课程)

教育经历:

1979年9月—1981年7月 黑龙江省宾县第一中学 学生
1981年9月—1985年7月 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7月 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5年12月 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 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7月—1990年9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助教。
1990年9月—1994年9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讲师。
1994年9月—1998年9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副教授。
1998年9月—2000年8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教授。
2000年8月-现在,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
1997年4月—2000年8月,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副主任。
2000年8月—2003年9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8年12月—现在,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科研项目:

(一)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批准号:98EKG001)
    经费5万元(1998、6-2001、11)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老关庙遗址发掘与奉节史前考古”(项目批准号:98JD780002)
    经费5万元(1998、10-2001、12)
3、吉林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
  “东北石器时代考古”(项目批准号:2001XX009)
    经费1.5万元(2001、12-2003、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工程专项基金项目(负责人)
  “中国与朝鲜半岛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
    经费4万元(2002、12-2005、9)
5、重庆市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负责人)

  “奉节刘家院坝遗址考古发掘”
    经费15.17万元(2002、8-2003、1)
6、重庆市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负责人)

  “奉节头堂包墓群考古发掘”
   经费14.3万元(2002、8-2003、1)
7、重庆市三峡办横向委托项目(负责人)

  “奉节和尚坪遗址考古发掘”,
   经费1.6万元(2002、8-2003、1)
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负责人)
  “嫩江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及相关问题”(项目批准号:02JAZD780003)

    经费20万元(2002、11-2005、12)
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负责人)
  “东北地区青铜时代(夏至战国)考古学文化研究”
    经费10万元(2006、10-2010、10)
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负责人)
  “东北及其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780115)
    经费20万元(2008、11-2011、12)
(二)教学项目
1、吉林大学首批“百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职负责人)
  《田野考古学》课程建设
    经费10万元(2002-2004年)
2、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田野考古学》课程建设
    经费3万元(2004-2009年)
3、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负责人)
  “考古学科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经费1万元(2001、6-2003、12)
4、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考古学科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经费1万元(2001、6-2003、12)

学术论文:

1、《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2、《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3、《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发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
4、《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考古》1990年3期(合作)。
5、《彰武县平安堡青铜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10月。
6、《阜新县平顶山青铜时代城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
7、《1988~1989年辽宁阜新、彰武青铜时代考古的主要收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6期(合作,第2作者)。
8、《半坡文化研究》,《华夏考古》,1992年第2期。
9、《老官台文化再研究》,《江汉考古》,1992年2期。
10、《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考古学报》1992年4期。
11、《辽宁阜新平顶山石城址发掘报告》,《考古》,1992年5期。
12、《关于高台山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青果集:第1辑》,知识出版社,1993年。
13、《论半坡文化的村落布局及社会制度》,《韩中考古学研究》(韩国),1995年第2辑。
14、《肇源县拉哈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3》,文物出版社,1995年6月。
15、《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获成果》,《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24日。
16、《泛论考古学分期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青年论文专辑》,1996年3期。
17、《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18、《老关庙下层文化初论》,《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合作)。
19、《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简报》,《北方文物》,1997年1期。
20、《田野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高教研究与实践》1997年3期。
21、《成功偏爱于强者,道路延伸于脚下》《为吉林大学<青果集:第2集>撰写的前言》,知识出版社1997年。
22、《黑龙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1期。
23、《吉林省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东亚玉器》第1册,香港中文大学,邓聪编,1998年。
24、《奉节县老关庙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6》,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
25、《奉节县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四川考古报告集》1998年。
26、《四川省奉节县营盘包东汉土坑墓清理简报》,《江汉考古》,1999年1期。
27、《四川奉节三峡工程库区砖室墓清理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
28、《四川奉节老油坊遗址试掘报告》,《江汉考古》,1999年3期。
29、《奉节县原始文化初探》,《青果集:第2辑》,知识出版社,1999年。
30、《四川奉节老关庙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江汉考古》1999年3期。
31、《奉节县新铺商周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年9月。
32、《吉林省新石器时代玉器初探》,《博物馆研究》2001年1期。
33、《奉节新铺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34、《力争把考古学科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考古方面的国际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科简介,《吉林大学报》2002年1月10日——学术副刊。
35、《中国东北地区の新石器文化构造及びその周边文化との关系》,《东北ァジァにおける先史文化の比较考古学的研究》,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考古学研究室编著,2002年2月,日本。
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介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3期,封三。
37、《史前经济形态的转化与突变——来自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两个例证》,《博物馆研究》2002年4期(合作,第2作者)。
38、《松嫩平原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认识》,《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39、《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12月。
40、《三峡、考古、学生和我》,《夔州日报》2003年2月10日。
41、《重庆三峡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新认识》,《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42、《嫩江流域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边疆考古研究》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3年。
43、《重庆奉节县三峡工程库区崖墓的清理》,《考古》2004年1期(合作)
44、《宝墩文化的发现及其来源考察》,《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2期(合作)。
45、《重庆奉节先秦时期考古的主要收获----来自长江三峡库区的两个考古学个案研究》,《史学集刊》2004年3期。
4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与“易名”----以“老关庙下层文化”和“哨棚嘴文化”概念为例》,《东南文化》2004年4期。
47、《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4期。
48、《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特点》,《求是学刊》2004年4期。
49、《白金宝遗址四期说与白金宝文化遗存三段论》,《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合作,第1作者)。
50、《重庆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文物》2004年8期。
51、《奉节县刘家院坝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52、《奉节县和尚坪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53、《奉节县头堂包东汉至明清时期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3》,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54、《加强高校考古学科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一辑,吉林大学教务处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55、《环境考古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创新改革与实践》第一辑,吉林大学教务处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合作,第2作者)
56、《考古发掘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容怀疑----与北京大学孙华先生商榷》,《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
57、《锤炼精品 凝练特色——创建<田野考古学>国家精品课》,《吉林大学报》2005年3月25日第二版。
58、《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4期。
59、《关于小河沿文化的几点认识》,《文物》,2005年7期。
60、《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考古与文物》2006年1期。
61、《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学习与探索》2006年2期。
62《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2期。
63、《辽西山地夏到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研究的再检讨》,《边疆考古研究》第5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
64、《从中坝和大溪看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考古》2006年6期。
65、《重庆奉节县老关庙新石器时代遗址土坑墓的发掘》,《考古》2006年8期。
67、《实践教学中要融入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赵宾福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简报》2007年2期。
68、《奉节县刘家院坝遗址2002年发掘报告》,《江汉考古》2007年3期。
69、《奉节县头堂包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7年3期。
70、《马城子文化新论----辽东北部地区夏商时期遗存的整合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71、《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考古》2007年11期。另以《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生业方式研究----渔猎型新石器文化的一个区域性实例分析》为题,载《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72、《东北旧石器文化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内蒙古大学学报》2008年1期。
73、《以陶器为视角的双房文化分期研究》,《考古与文物》2008年1期。
74、《论小拉哈文化》,《北方文物》,2008年2期。
75、《关于赵宝沟文化的聚落形态问题》,《华夏考古》,2008年3期。
76、《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文化研究》,《考古》2008年6期。
77、《白金宝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边疆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8年。
78、《西团山文化的分期研究》,《考古学报》,2009年4期。
79、《考古学的分期与石器时代的分野》,《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期。
80、《汉书二期文化研究——遗址材料与墓葬材料的分析与整合》,《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81、《古城类型:嫩江流域商代晚期遗存辨识——兼谈嫩江流域陶鬲的起源与演变》,《庆祝林?先生七十岁生日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
82、《双房文化青铜器的型式学与年代学研究》,《考古与文物》2010年1期。
83、《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派》,《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1期。
84、《关于双砣子一、二期文化的三点新认识》,《东北史地》2010年6期。
85、《中朝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比较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

著作教材:

1、《中国东北旧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2006年2月。
2、《中国东北新石器文化》(朝文),韩国集文堂出版社,1997年6月。
3、《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5、《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考古卷》(合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获奖情况:

(一)科研成果奖
1、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成果名称:论文《关于高台山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青果集•1》知识出版社,1993年。
颁奖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
获奖时间:1997年12月
2、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暨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第八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名称:论文《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简报》,载《北方文物》1997年1期。
颁奖单位: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黑龙江省博物馆学会
获奖时间:1998年5月
3、吉林省考古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成果名称:论文《半坡文化研究》,载《华夏考古》1992年2期。
颁奖单位: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考古学年会
获奖时间:2002年10月
4、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成果名称:《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颁奖单位: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
获奖时间:2008年
5、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成果名称:《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颁奖单位:吉林省学位委员会
获奖时间:2008年
6、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成果名称:《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颁奖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获奖时间:2008年
(二)教学成果奖
1、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田野考古学》的实践教学
颁奖单位:吉林大学
获奖时间1993年12月(排名第4)
2、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果名称:《田野考古学》的实践教学
颁奖单位:吉林省教育委员会
获奖时间:1993年5月(排名第4)
3、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田野考古学的实践教学》
颁奖单位:吉林大学
获奖时间:1997年6月(排名第1)
4、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成果名称:《环境考古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颁奖单位:吉林大学
获奖时间:2005年5月(排名第2)
5、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成果名称:《考古及博物馆学科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颁奖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获奖时间:2005年3月(排名第1)
6、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考古及博物馆学科加强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颁奖单位:吉林大学
获奖时间:2005年5月(排名第1)
7、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成果名称:《瞄准国际前沿、立足文理交叉:开创考古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颁奖:吉林省人民政府
获奖时间:2009年4月(排名第2)
8、吉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瞄准国际前沿、立足文理交叉:开创考古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颁奖单位:吉林大学
获奖时间:2009年9月(排名第2)
(三)田野考古奖
1、9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成果名称:“吉林大学奉节县老关庙遗址发掘”(领队)
颁奖单位: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
获奖时间:1995年(中国文物报1995年1月29日第1版)
2、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成果名称:“1995年奉节县老关庙遗址第三次发掘”(领队)
颁奖单位:国家文物局
获奖时间:1996年12月
(四)荣誉称号
1、吉林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吉林大学,1998年)
2、长春市“十杯赛”最佳个人(长春市委、市政府,1998年)
3、吉林大学首批“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科研优秀新人”(吉林大学,1999年)
4、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田野考古学,教育部,2004年)
5、首届“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大学,2005年)
6、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吉林大学,2006年)
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2006年)
8、吉林省高校青年教职工“三育人”成果奖获得者(吉林省工会,2007年)
9、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人民政府,2008年)
10.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人民政府,2009年)
1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2010年)

社会兼职:

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秘书长

治学格言:

博学、缜思、明道、乐教;无为而为,有为有位。

 

 

上一篇:陈全家
下一篇:冯恩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