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中心师生参加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发布日期:2016-05-24    发布人:admin    浏览次数:

       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于5月21日至23日在郑州举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林?先生、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等近二十位教师应邀出席,部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列席了本次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市长马懿,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等出席了21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和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一、二、三等奖,以及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心周慧教授的著作《中国北方古代人群线粒体DNA研究》获得金鼎奖,张全超教授获得金爵奖,王立新教授及其团队主持的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后套木嘎遗址考古发掘获得田野考古奖三等奖。

        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中,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英、德、俄、日、韩、埃及、洪都拉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近400位中外考古学者以及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媒体代表等围绕本次大会主题“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学、面向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由13个专业委员会组织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中心九位教师在七个专业委员会作了主题报告:段天?教授在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何为考古学上的夏时期遗存:夏时期的考古标尺?二里头文化及其他》的报告,井中伟教授做了题为《垣曲商城城垣夹墙功能探析》的报告;滕铭予教授在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中山灵寿城东周时期墓葬研究》的报告;宋玉彬教授在三国?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高句丽、渤海瓦当的纹饰构图》的报告;彭善国教授在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吉林前郭塔虎城出土瓷器研究》的报告;汤卓炜教授在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第I地点动物遗存的初步研究》的报告,蔡大伟教授做了题为《后套木嘎遗址新石器时代黄牛分子考古学研究》的报告;周慧教授在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中国北方古代人群mtDNA单倍型以及Y染色体SNP谱系研究》的报告;刘爽博士在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上做了题为《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的报告。

        会议期间,中心参会代表与其他与会学者一道参观了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以及东赵遗址发掘现场、开封新郑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等,并在大会的组织下,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达成并发布了《郑州共识》。

        5月20日晚,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林?教授、朱泓教授、滕铭予教授、宋玉彬教授等还参加了中国考古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讨论了会议各项议程。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还对朱泓教授进行了采访,宣传报道我单位近期的重大学术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