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考古面对面:“龙鹏吉大”青年学者论坛聚焦考古学科发展(转)

发布日期:2018-04-12    发布人:    浏览次数:

4月10日上午,由社会科学处主办的“龙鹏吉大”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第40期在我校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主题为“考古面对面”。我校考古专业宋玉彬教授、蔡大伟教授、成璟瑭教授、邵会秋副教授、唐淼博士以及法学院何志鹏教授、哲学社会学院张彦彦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于杨副教授、文学院梁玉水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仝联勃副教授、社会科学处张晓萌副处长等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成璟瑭老师主持,在场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首先,成璟瑭老师向大家作了“考古学是什么”的专题演示。大家围绕考古学的学科定位、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未来的学科走向等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考古学本身就是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目前多学科共同研究趋势也很明显,成果也很丰硕,随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的整体发展与进步,考古学会不断吸收相关科研成果,不断发展壮大的。

宋玉彬老师坦言考古学获取到的历史信息是碎片化的,但并不影响考古学在整个历史学科中的积极作用,考古学经过10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只是目前在公众宣传方面还与她的学科地位不太吻合,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希望各学科能多主动了解考古学,与考古学科一道,加强学科渗透交叉,促进学科发展。

蔡大伟老师认为,考古材料一方面具有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作为实物资料,其本身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征,我们可以用科学仪器进行测量、检测和分析。例如青铜器中铜锡铅等成分的检测、陶器的烧制温度、瓷器的瓷胎和瓷釉的成分、古代人类、动物的古DNA检测等。此外在考古发掘中我们应用的遥感、物探、化探等手段都是自然科学中的高科技手段。从学科的内涵上看,考古学是一个文理交叉最为广泛的学科。目前,考古学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与科技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邵会秋老师认为,很多媒体和小说的艺术化宣传,比较喜欢灾变论,比如古文明的消失,古代技术的夸大,其实很多都是过度解读。考古材料是鲜活的,可以解读的,真实的考古工作不同于新闻报道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描述。邵老师还谈到,中国考古学有西方理论和技术的背景,但是中西方面临的考古学对象、任务、性质、特点均有很大的差别,交流要求同存异。从学科背景来看,西方的很多考古学科属于人类学,而在中国,尽管考古学成为和中国史、世界史并列的一级学科,但并不影响他们三个一级学科共同组成历史学这个大的学科门类。

唐淼老师认为,以考古专业化为基础来看考古大众化,可以简而言之地说,考古学利用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编年问题,构建时空框架,探讨动态联系,终极目的是解释历史。实证主义是考古学的主要特征,也是考古学的魅力所在。但考古学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经实证得出的结论亦会因新的考古发现而被重新认识,考古实证只能无限地接近历史,而无法做到全部还原历史。

其他学科老师以及在场的学生积极发言,踊跃讨论,气氛非常热烈。

最后,张晓萌副处长表达了对参加本次论坛诸位老师的问候和感激,她用“辛苦而浪漫”来描述她所了解的考古研究工作,并表示今后将更加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考古学科在内的各学科的学术交流,并期待能组织更多的学术对话与科普活动,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吉大考古。(社会科学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