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边疆考古研究视野,丰富边疆考古研究内容,交流边疆考古研究心得,推动边疆考古研究发展,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于2015年10月28日晚在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主题沙龙。本次沙龙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彭善国教授主持,特邀中国文物报社李政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博士、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必素研究员作为嘉宾,共同分享两项中国边疆地区的2014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首先是介绍环节,由李政女士详细介绍了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历程以及近年来通行的评选规则;其次是展示环节,分别由仝涛博士展示了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发掘项目、周必素研究员展示了贵州遵义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发掘项目;最后是互动环节,现场师生与各位嘉宾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
西藏阿里的这两处墓地的年代都在距今1800年左右,这一时段正是象雄国的强盛时期,发掘表明象泉河流域是象雄国的核心区域,大量出土资料为我们重建古代象雄国的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贵州遵义的这三座杨氏土司墓葬,使经过考古发掘确认的杨氏“土司”墓葬增至9座,丰富和完善了播州杨氏土司的谱系,且墓主跨越了杨氏统领播州、受封播州土司和即将覆灭的主要时期,反映了杨氏从宋代封建领主到元明土司的演变过程,对贵州乃至中国的土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整个沙龙持续两个半小时,来自全国32所高校的学生代表与吉林大学考古学科的师生约15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主题活动开始于2014年,今年首站在北京大学举行,经数所高校接力,最后一站由吉林大学主办,极大的促进了考古的大众化、遗产的公共化以及教育的社会化,为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边疆地区考古工作的进步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