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应邀访问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并于2016年5月17日晚,在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做了题为“宣太后的历史表演及秦统一进程”的学术报告。
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本次主题作了生动形象地讲演。
首先,王子今教授对宣太后生活的历史大背景作了简单介绍,认为其生活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英雄时代,当时虽然社会战乱频繁、动荡激烈,但积极改革、热情进取,推崇发明和鼓励创造的时代精神有史无前例的表现,并且这一时期的思想创新和文化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永远的亮点。
其次,报告分析了历史为宣太后提供的舞台背景是“海内争于战功”,各大国“务在强兵并敌”、“追亡逐北”、“宰割天下”。这一时期,曾处于中原文化重心有一定距离的边远地方的秦与楚相继迅速崛起,形成了政治强势,“昭襄业帝”的历史成就对于后来实现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商鞅变法的成功,法制秩序的稳定,即秦法中商鞅所确定制度的执行连续性,为社会的进步及宣太后乃至秦昭襄王兼并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报告认为宣太后的历史成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和魏冉的合作,确定了秦昭襄王的地位,消除了权力接递时节的政治危机,姐弟两人结成的强势组合,一时“威振秦国”;(2)在宣太后主政的时期,秦史频见军事告捷与政治成功,而白起,这位或称“战神”或称“战争恶魔”的战国时期军功最显赫的军事天才,正是在宣太后时代出现并得到识拔的;(3)主持并策划了“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这一决定秦西北方向战略形势的军事行为,使得秦大致控制了西北方面,因此秦军东进不再有后顾之忧;(4)宣太后实现对上郡、北地的控制,创造了使秦国上层执政集团可以跨多纬度空间控制,实现对游牧区、农牧并作区、粟作区、麦作区以及稻作区兼行管理的条件。这是后来对统一王朝不同生态区和经济区实施全面行政领导的前期演习。(5)“昭襄业帝”的形势是在“太后擅行不顾”而“无王”的条件下生成的,并认为秦昭襄王十九年“自置为西帝”的举措是有宣太后亲自设计并操作的,即“昭襄业帝”的历史功绩其实主要由宣太后完成。
第四,报告认为“昭襄业帝”的历史条件主要两点:第一,商鞅设计的新法使得秦富国强兵得到了确定的制度保证;第二,几代秦王维护的政策的连续性显现出历史效力;第三,秦坚持的兼并列国,力争统一的努力,符合历史进步的方向,并且战国时期,向往统一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意识;第四,秦在向东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重视接受东方文化的积极影响等等。此外,还从秦国水利经营、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技术管理等技术方面的优势分析了秦国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等等。
最后,从秦楚国风俗方面分析了宣太后和义渠王“通”与“乱”的历史现象,认为宣太后性情方面的特殊表现,可能与秦国与戎狄同俗和其出身地楚国民风淫?的社会风尚有关。随后,还对电视剧《芈月传》中“芈月”的形象以及由此引起的诸多争议问题做了较充分的说明,同时对师生们的提问作出了热情洋溢地回答。
此次讲座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滕铭予教授主持,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博物馆学系、历史系以及古籍研究所等师生一百余人聆听了此次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