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周围顺阳河及其支流两岸台地上,海拔283.3~291.5 米。墓地所在区域周围为低山丘陵,西、北分别为陆浑西山和鹿蹄山,东部为伊河西岸开阔谷地。2013 年6 月经现场勘查确认为一处新发现东周时期墓地。2013年9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徐阳墓地开展了全方位考古工作。考古调查面积30 平方千米,勘探38 万平方米。发现竖穴土坑墓葬223 座、马坑15 座、城址1 座。考古发掘墓葬24 余座,其中大型墓葬2 座(15LYXM1、M2),车马坑2 座(13LYXMK1、15LYXMK1),小型墓葬22 座。出土一批东周时期西北戎人文化特征的遗物。
考古发掘
15LYXM1 开口②层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长6.00、宽4.50、深2.81 米。盗扰,采集少量铜器残片。M1西北20 米车马坑,编号15LYXMK1,开口②层下,竖穴土坑,东西向。东西长9.30、南北宽8.80 米。葬车7 辆,马17 匹和大量马、牛、羊头蹄。
15LYXM2 开口④层下,竖穴土坑,东西向。墓口长6.30、宽5.40、深7.5 米。外椁已腐朽,?棺用厚0.5 米青膏泥封护。墓室两端棺椁之间放置铜礼器和编钟、石磬乐器组合。棺已朽,仅见棺外漆皮纹饰,棺内发现人骨1 具,头东脚西,人骨破碎,葬式不明,人骨附近发现少量饰品。
13LYXMK1 为2013 年抢救性发掘清理,开口②层下,竖穴土坑。开口长7.55 米,宽5.95,深2.8 米。葬车6 辆,马13 匹和大量马牛羊头蹄。该马坑东南约20 米处发现一座东西向大型墓葬,未发掘。
小型墓葬22 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北西南向9 座,东西向15 座。东北西南向墓葬除3 座葬具痕迹不明显外,其余6 座均为1 棺。葬式均为仰身直肢,随葬器物放置在头部上方或墓室底部身体一侧。随葬陶器组合为鬲或鬲、罐组合或陶单耳罐、绳纹罐、盆组合,发现一座陶单耳罐、绳纹罐、盆组合墓葬打破陶鬲墓。少数墓葬在足部或头部放置有贝壳。1 座随葬陶鬲和铜戈2 件,其中一件铜戈上有铭文“成周”。东西向墓葬15 座,葬式均为仰身直肢,随葬器物放置墓室底部身体一侧或侧边壁龛,其中2 座随葬有羊头。随葬陶器以陶单耳罐、绳纹罐、盆组合为主,也有陶鼎豆壶组合,部分墓葬随葬有铜鼎、敦、矛、镞、带钩、石器等。
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期间对徐阳村周围进行了大面积调查,并对局部区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勘探,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200 余座、车马坑14 座、灰坑300 余座、烧窑10 余座,基本摸清了徐阳墓地的分布范围。徐阳墓地横跨顺阳河中下游两岸台地,依河谷呈带状分布,西到徐阳村西约300 米,东至张村北、杨村西,总面积约20 万平方米。此外,还在徐阳村西约2 公里处的顺阳河上游两大支流夹河地带,今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东发现一座古城,初步考证其为两汉时期的陆浑县城遗址。
重要意义
徐阳墓地未发现有明确纪年的遗物。但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推测徐阳墓地应为东周时期。徐阳墓地发现的陪葬车马坑东北或北部凌乱堆放或整齐摆放大量马牛羊头蹄特征,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西北地区戎人墓葬中的殉牲习俗相似。这种习俗在中原地区为首次发现。春秋时期,伊洛河流域居住有多支戎族部落,他们互不统属,各有范围。据文献记载,公元前638 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据考证陆浑戎分布的大致范围在今伊阙、鹿蹄山以南,伏牛山以北,熊耳山以东区域内。徐阳墓地所在的涓水(即今顺阳河)流域为其活动中心地带,两汉因此地设陆浑县,县治即今南留古城。公元前525 年,晋灭陆浑,陆子奔楚,陆浑戎立国伊川114 年。徐阳墓地发现的具有西北地区戎人特征的器物组合的时代与陆浑戎在这一区域活动时间基本吻合。陆浑戎爵位为“子”,也是一个小诸侯。徐阳墓地发现的“四马驾车”和“五鼎四豆”的礼器组合也与陆浑戎“子”的爵位与诸侯的身份相符。
徐阳墓地发现的戎人遗存从时间跨度、地域分布、墓葬规模、配享等级等都与“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的陆浑戎高度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徐阳墓应为陆浑戎贵族墓地。
徐阳墓地发现的具有西北地区戎人埋葬习俗的现象,证实了文献所载“戎人内迁伊洛” 的历史事件,是研究古代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我们寻找东周时期活跃在伊洛河流域的戎人遗存提供了重要线索。陆浑戎内迁后,虽然还保留了部分殉牲习俗,但中原礼制文化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徐阳墓地的发现对探索和研究中原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吴业恒)
来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物报》2016年4月22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