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2011年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与收获

发布日期:2011-11-24    发布人:边疆考古    浏览次数:

     

    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新荒泡东岸的一处台地上。2011年,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受吉林省文物局的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吉林省田野考古实践教学与遗址保护研究基地”,将后套木嘎遗址列为实习基地的发掘目标之一,同时该遗址也成为吉林大学文学院2009级博物馆班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地点。

    本年度联合考古队的领队是王立新(吉林大学)、唐音(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业务人员有石晓轩(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霍东峰(吉林大学)、林雪川(吉林大学)、史宝琳(吉林大学)等,参加人员主要有吉林大学本科生20名,硕士研究生6名,以及来自于吉林省地方文物部门的学员共7名。

    2011年7月15日至11月18日,联合考古队共布5×5平方米的探方63个,实际发掘面积1505平方米。已清理墓葬67座,灰坑152个,沟14条,房址7座,出土了遗物千余件,包括完整和可复原陶器140余件,以及量较多的小型青铜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经过初步整理,该遗址包含了两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和两种青铜时代遗存。其中第一期遗存属于一种在嫩江流域新辨识出来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

    本年度后套木嘎遗址发掘的重要性并不仅限于述考古工作中所取得的认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践行了国家文物局新颁布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促进了全体师生对该规程中考古理念、方法及记录、整理手段等多个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田野考古数据库,实现了田野考古资料的电子化;

    第三,引入了在欧洲比较流行的平面发掘理念,并在考古发掘工作中积极尝试;

    第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推进科技手段在考古发掘中的广泛运用,如环境、地质、体质人类学、古DNA、动物、植物、孢粉、陶器残留物分析等等;

    第五,加强了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山东大学王青教授、美国俄勒冈大学李炅娥教授、白城博物馆宋德辉研究员、法国高等实践学院的杜德兰教授等在考古工地为全体师生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

    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松嫩平原西部的考古学资料,推动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与序列的建立,促进了对各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生产技术、生业、环境、人种、族群等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与周邻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立新   霍东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