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内蒙古通辽哈民遗址第三次发掘又获重要发现

发布日期:2013-04-26    发布人:边疆考古    浏览次数:

 

    (中国文物网消息)哈民史前聚落遗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南约15公里,南距通辽市区约40公里。遗址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自2010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对这处大型聚落遗址进行了三次抢救性发掘。2011年,哈民聚落遗址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哈民史前聚落遗址进行的第三次抢救发掘,共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清理房址11座、墓葬6座、灰坑18座、环壕2条。出土500余件珍贵遗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非正常死亡人骨和40余件精美玉器。大量人骨和玉器的出土对解释聚落废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对此前哈民史前遗址考古发掘的补充和解释,对于揭开遗址的废弃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发掘的房址面积多在15平方米左右,平面呈“凸”字形,其中有六座房址内发现有人骨,此外,聚落最东部接近环壕处的四座房址(F44、F45、F46、F47)内发现大量非正常死亡人骨,这四座房址内发现最多的一座存有22具人骨,且大部分人骨有被火烧的痕迹。这四座房址为南—北向排列,位置恰好与2011年出土97具人骨的F40及出土22具人骨和精美玉器的F37相比邻。从发掘出来的现象分析,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这些房址是因为遭遇突发重大事件而导致瞬间废弃,房址内人骨随身携带的各类物件及房址内的生产、生活器具位置几乎保持了原样,从而将史前那个凝固了重大灾难事件的原生状态展示于世人眼前,令我们触目惊心。此外,在发掘的两条环壕内也发现不少于8具人骨。

    哈民聚落遗址内发现的人骨除了有少量保存较好以外,大部分人骨保存情况一般,有的仅剩头骨或部分肢骨。经人骨鉴定发现遗址人骨的性别、年龄均不尽相同,尚未发现明显的比较规律。

    本次发掘工作中,出土了40余件玉器,均发现于房址内,除两件玉器零散于其他房址外,其余玉器均发现于人骨集中的四座房址内(F44、F45、F46、F47)。玉器出土最多的F46,出土玉器16件,均位于人骨的各个部位,大多位于颈部或腰腹部。这些玉器选料讲究,器形独特,制作精美,光彩夺目。玉器主要器形有玉璧、双联璧、勾云形玉佩、玉料、匕形器及各种坠饰。这些玉器多贴附于人骨的不同部位,无疑是当时人们平常的佩戴物件,其中大部分玉器是可能标明身份地位的重器,当为某些身份地位特殊的人物所佩戴。这些玉器的出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原始形态,这对了解当时人们佩戴玉器的习俗和审美情趣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次发掘收获丰富,其遗迹、遗物,为聚落考古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原始材料,对复原史前人类生活原貌,研究古代玉器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