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卜工研究员应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之邀,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二报告厅做了题为《牛河梁与早期中国的文明进程》的报告。讲座由王立新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陈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傅佳欣、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朱永刚、陈国庆、王培新、李宏伟、井中伟、刘爽等老师及80多名研究生。
卜工毕业于吉林大学。曾追随张忠培先生研读史前考古,长期致力于中国先秦考古与考古学理论研究,著有《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2007)、《历史选择中国模式》(2009)、《中国模式解读早期中国》(2011)和《中国DNA—早期中国古礼天下》(2014年)等系列专著,对中国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进程问题有独到研究。
卜工以牛河梁遗址为切入点,通过“十问牛河梁”,深入挖掘牛河梁遗址及遗物所蕴含的潜在信息,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创新性见解。牛河梁遗址是由若干山头连接组成,有设计、有规划、有层次、有规律分布的山地遗址,是高踞于遗址等级链顶端的超级工程。首先,卜工带大家回顾了牛河梁遗址的发现,高度评价了该遗址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该遗址的发现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乃至中国考古学派构建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围绕牛河梁遗址的重要发现从十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解读:第一,指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已经放弃了“女神庙”的相关说法,该遗迹实际上应是一个偶像库。第二,根据泥塑人像形态特征判断,所谓“女神庙”中的神像实际应系男性。第三,多组祭坛乃红山文化古国联盟的产物,并有一个复杂化、规模化的发展过程。第四,牛河梁体现出的是王者独尊的王权社会,而非神权社会,且巫觋服务于王者,受制于礼制。第五,牛河梁玉器“三件套”除隐含等级划分外,更多地起到司职分工的指示作用。第六,牛河梁遗址的分期表明,彩陶与玉器的交替盛行是联盟大发展的结果。第七,以盟誓用彩、丧礼用彩和万舞用彩为主要内容的用彩制度及有统一标准的用器制度都体现出盟誓礼制的高标准化程度。第八,斜口玉器是盟誓信仰的信物,与玉圭、牙璋的斜刃有相似之处。第九,墓葬阶梯是联盟大王的明志行为和赴死誓言。第十,牛河梁非祭祀中心而是古国联盟总部。最后,卜工强调,牛河梁超级工程所体现出的社会结构已然具有集权性的国家性质。“交叉点上育奇葩”,早期中国的超大聚落、超级工程均处于不同文化、不同生计方式的结合部。
讲座结束后,卜工对师生提问进行了回答,并与现场师生就红山文化筒形器的用途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王立新最后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高度称赞卜工学术研究的体系性及其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贡献。
撰文:宁晓远
审核:王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