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辽宁辽阳官屯瓷窑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发布日期:2015-04-28    发布人:边疆考古    浏览次数:

    官屯窑址群位于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官屯村,这是对该窑址群的泛称。分布范围东到小孤家屯、西到英守村、南到山脚下、北到灯塔市西大窑镇的下缸窑村,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在50公里以外的本溪也发现了该窑系的窑址和相关器物,鉴于辽代建窑时这些窑厂为辽代东京的附属窑厂,应该称之为东京窑比较合适,而官屯窑厂只是东京窑系众多窑厂中的一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20世纪30~40年代考古调查时被发现,此后的踏查则在太子河南岸被洪水冲击过的河岸上发现大量的瓷片,坡地洪水冲出的断崖上可见较厚的瓷片堆积,官屯窑也被作为辽代的重要窑业遗存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通过调查得知,该窑系从辽代到明清时期一直在烧制产品。

  为了解官屯窑的内涵,为未来大遗址保护工作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太子河南岸的台地上保存相对较好一处窑址(官屯窑址一号地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0余平方米。共发现瓷窑址12座,发掘11座、灰坑80余个、房址3座、作坊址3座,发掘出土百万计的瓷片,遴选出1000余件窑具、日常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玩具、建筑构件等文物标本。

  目前发现的12座窑址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窑顶及窑墙上部基本不存,窑炉底部保存相对完好,形制大体相似,皆为马蹄形窑炉。主要由窑门、火膛、窑床、烟囱、窑外护壁、窑门外地面等几部分构成,部分窑址发现了较为清晰的通风道。窑炉内火膛后壁分为直壁和弧壁两种,相对应的烟囱为圆弧形和方形。从窑床特征来看则又可以分为耐火砂和耐火砖铺垫两种方式。Y8的窑炉则具有较为明显的先进特征:窑床采用炕洞铺底,部分热量通过窑床底部自出烟口散出,此种设计可能有益于窑炉均匀受热和有效提高瓷器烧成质量。Y10的双通风口可以调节风力,调节炉温,我们认为可能为试烧的窑炉。Y11的护壁为方形,窑门封堵痕迹明显,窑门地面规矩。

  窑炉较为密集地分布在发掘区内,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原址重建的现象非常明显。除了拆除原有窑炉并在其上重新修建外,对前一时期用窑炉的局部利用也较为常见。窑床后壁、烟囱都得到较多利用之处,而火膛及火膛后壁则是经常发生变动的部分。

  作坊有加工原料的碾槽、附带碾轮,制坯烘干装置、晾晒作坊等。

  作坊1为原型碾槽的中心部分,碾槽已经和主体分离,但是碾槽和碾轮在别处发现。

  作坊2为晾晒场所,上面有棚,四面透风。

  作坊3为制坯、烘干场所。在它同层位附近的灰坑发现制坯、加工用的轮盘,在里面房间发现大片的炕洞装置,应是烘干设施。

  出土窑具包括匣钵,窑柱、垫饼、支钉、砂垫、泥条等支垫具以及试火器;制坯工具有铁质刮削器、骨质划花工具、石质拍打成型、加工原料工具等。日常生活用具则多见碗、盘、盏、罐、碟、壶、瓶、盆、缸、瓮等,除了传统上认为属于官屯窑烧制的粗白瓷外,还发现了大量的胎质洁白细腻的具有定窑风格的瓷片标本;玩具造型相对较小,皆为捏塑,有人物、马、羊、狗、狮子等多种造型;建筑构件则可见板瓦和瓦当琉璃构件两种。

  从Y10和Y1出土的盘、碗、罐等器物均具有辽代晚期典型特点,而Y7出土的“天王”瓷片是金末叛将蒲鲜万奴自命的名号,二区H37出土的四系瓶等器物为典型元代器物,可以确定Y7的损毁时代与金末元初的战乱有关。由此可以推断该窑址第一地点的时代为辽代晚期至元代。

  官屯窑址一号地点的发掘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若干空白。从现有资料看其生产始于辽,延至金。在燕州城明代建筑中发现了明代粗瓷盘、碟,在本溪窑街发现明清时期的瓷碗、盘等都是官窑的粗瓷风格,可以推断在明清时期,官窑风格的瓷器还在烧造,只是规模小、质量差,发掘者从地层资料出发认为该窑场是在多次被水毁后重建生产,且最后也废弃于水灾。从产品釉色类别看,除高温的白瓷外还有低温铅釉器物,后者以琉璃建材为主,可以判断该窑场在辽代当和官府有关;在白瓷、柿红釉瓷、黑瓷中都有一部分精品,说明该窑场的产品不全是粗瓷,这是以往未知的新发现。

  从生产技术看,已发现的十余座窑炉均为葫芦窑(马蹄窑),属北方传统,但Y8窑床采用炕道铺底的做法,对确保最下层装烧瓷器的温度有益,这种做法在明代武当山琉璃窑场Y2也有发现。说明在辽金时期,官屯窑场早已掌握该技术,这也是中国最早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口。这种技术是否和烧造琉璃有关,也需更多的工作证实。Y10的通风设置、火膛收缩成方形的砌法,均说明砌窑技术的进步。

  从高温瓷器产品看,除了定窑、磁州窑的渊源外,还可看到建窑的因素。说明辽地瓷器生产的多源性和对宋文化汲取的特点。这次出土的瓷器对以往辽金时期考古出土陶瓷的窑口认定将产生颠覆性影响。

  官屯窑址一号地点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东北地区瓷窑址的首次发掘,也是东北地区大型手工工场的首次发掘。目前的发现仅是官屯“十里窑场”的一角。但是,从这一点却可以窥见当年窑火不熄的盛况。从这次发掘所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来看,丰富了中国陶瓷史辽金阶段的内涵,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改写了中国陶瓷史的相关部分。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