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中心联合主办“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吉大站”主题沙龙

发布日期:2016-05-19    发布人:admin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追踪学术前沿,把握学术热点,拓宽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年5月17日下午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主题沙龙。

        本次沙龙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持,特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家珍研究员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军研究员作为主题报告嘉宾,分别介绍了“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和“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等两项2015年度全国重大发现,同时,本次沙龙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滕铭予教授作为讲评嘉宾,与报告嘉宾以及现场师生深层次互动。

        本次活动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为项目介绍

        史家珍研究员从地理位置、工作缘起、考古收获、出土文物和初步认识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河南伊川徐阳墓地的考古新发现与新收获。据介绍,徐阳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2013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徐阳墓地开展了全方位考古工作,两年多来共发掘墓葬24座,车马坑2座,揭示了一批东周时期具有西北戎人文化特征的遗存。徐阳墓地的发现,是寻找东周时期活跃在伊洛河流域的戎人遗存的重要线索,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DNA对比研究)探讨陆浑戎与华夏民族、陆浑戎与西北戎人、陆浑戎与当今土著居民的人种差异和血缘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甚至对研究与探索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军研究员分四个方面介绍了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考古发现。首先,杨军研究员对刘贺墓的地理位置、发掘缘由和考古工作技术路线等作了简单介绍;然后,通过大量精美的文物资料展示了海昏侯刘贺墓地重要考古发现,同时对相关遗存的认识作出了生动翔实的解说,大体涉及文物年代属性、墓主身份的确认过程、墓葬等级、墓园建筑礼制等等。接着,从考古发掘、文物的现场保护、多学科介入、考虑展示利用等四个方面详实的介绍了本次考古发掘的理念。最后,强调了海昏侯墓的发掘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海昏侯墓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较完好、结构较完整、布局较清晰、拥有祭祀遗存的西汉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墓园的园寝制度具有重大意义。(2)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其墓葬本体规模宏大,椁室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对于研究、认识西汉列侯等级葬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3)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4)以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海昏侯国一系列重要遗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遗址单元,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较大、保存较好、内涵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第二环节为嘉宾点评

        滕铭予教授认为两个项目的共同点是都可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其中徐阳墓地既有体现北方地区的驯牲习俗、出土了大量北方地区的单耳罐和常用铁器等的墓葬;同时也有出土中原式的遗物,如鬲罐组合、鼎豆壶组合的墓葬,也许通过墓地的布局情况可以推测两种人群埋葬于一个墓地,这应该是东周时期到秦统一之前社会基础组织从血缘向地缘过渡或变化的一个具体表现;此外,滕铭予教授指出一些原定春秋中晚期的铜器墓年代可能为战国早期,另有一些小墓中的遗存可能为楚文化遗物。

        王子今教授认为海昏侯墓的发掘对秦汉史研究和考古学研究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是墓主刘贺的个人政治生涯或政治经历非常复杂,它体现了西汉昭宣时期非常有意思的政治角逐;其次,墓葬所出的空间位置在江南相当偏僻落后的一带,而西汉和东汉时期人口的变化,江南地区吸引了大量北方移民,而最显著的地区是南方的零陵郡和豫章郡,后者是南昌海昏侯墓所属之地,海昏侯国的出现和刘贺从昌邑到海昏应当是这样一个大的社会变动之前的一个举动,也就是刘贺在豫章地区的开发行为可能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前导作用,从墓葬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样一个经济史和生态史的转变历程;再次,从时间特征上来说,刘贺下葬的年代处于西汉时期史称昭宣中兴的时代,此时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繁荣,此时的工艺制作远胜于西汉晚期,从刘贺墓中出土器物的质量也正好反应了这一信息;最后,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在也很精彩,如社会文物保护力量与考古学者的考古工作的结合,江西省考古队和全国各地考古队的协调合作,田野考古工作和各学科的相互协作等。

        第三环节为互动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涉及内容广泛,如考古学遗存或者考古学文化和历史族群的对应关系,西汉时期礼制和器用制度,以及公众考古涉及的与媒体关系等,四位嘉宾以及主持人对此作了亲切热情地回答。

        整个沙龙持续近三个小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林?先生以及全校师生约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而且对于促进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兄弟单位的学术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自2014年以来,由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主导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主题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考古的大众化、遗产的公共化以及教育的社会化,为我国考古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边疆地区考古工作的进步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吉林大学自2015年以来连续承办两届此类活动,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承办单位精心组织,教师学生踊跃参与,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积极推动学术进步,为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传承添砖加瓦。

上一篇: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来访并做名家讲座
下一篇:中心陈全家教授带队赴穆棱河流域参与旧石器考古联合调查取得重大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