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邀请,2010年6月1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东荣大厦十楼文学院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西北地区早期铜器研究新进展》的报告。 梅建军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早期冶金研究的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前、20世纪9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并分阶段概述代表性观点及著作。随后梅建军教授以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和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等出土的铜器为例,介绍了近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早期铜器考古的发现情况,以及对中国西北地区四处遗址(包括上述三处以及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金属器进行的冶金技术分析所获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例如宗日遗址中发现了目前所知中国西北地区年代最早的砷铜器物;小河墓地发现了新疆以至中国境内迄今年代最早的纯锡器;火烧沟遗址新出铜器中包括铜砷合金、红铜以及铜锡铅合金;陈旗磨沟遗址出土铜器的材质以锡青铜为主,也存在少量的铜锡铅和铜锡砷三元合金及少量的红铜。科学分析的新进展推进了学术界关于西北地区早期冶金史、冶金技术的认识,同时,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宗日遗址齐家文化砷铜的发现,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齐家文化铜器的技术特征,重新思考齐家文化与四坝文化的关系。此外,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文化联系、与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以及早期冶金的区域技术创新问题等都是今后研究所关注并期望解决的问题。 梅建军教授曾受过冶金物理化学、科技史、考古学等专业的系统学习,并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等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被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聘为荣誉研究员,2006年获选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他具备十分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国际化的学术视角,因此梅教授的报告不仅是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开拓了学术视野。我们期待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可靠的数据分析,以及考古学者们的努力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讲座之后,师生们就早期铜器的发现及冶金技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主办,是庆祝吉林大学合校十周年之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讲座第21场(总第499场)。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滕铭予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