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耶鲁大学文德安教授等人来我中心讲学

发布日期:2010-08-17    发布人:边疆考古    浏览次数:

    应吉林大学展涛校长的邀请,2010年8月10日上午,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中国国家友谊奖2008年获得者文德安教授、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考古学系杨东亚副教授、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东亚部主任、多伦多大学沈辰研究员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会议室为广大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主持,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教授、社会科学处处长孙长智研究员、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部长方辉教授、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先生等专家及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首先,文德安教授讲演的题目为《龙山时期城市化和社会整合-从人类学视角审视地区政治组织变化》。文德安教授首先介绍山东龙山时期早期阶段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的多样化,然后从时空角度阐释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随后针对日照地区两城镇遗址进行具体分析。利用地面调查的方法对日照两城镇遗址进行全面认识,并推测可能的经济、社会关系;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对典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为探讨聚落组织关系奠定基础。综合研究表明,两城镇可能为龙山时期一个礼仪中心,并与其他地区存在陶器、石器、玉器等物品的贸易往来,这种情况可能与遗址的功能的有关。最后文德安教授指出,当前研究多关注大型遗址,期待日后可以发掘更多小型遗址并进一步关注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亲缘关系。

    接下来杨东亚教授演讲题目为《DNA考古》。杨东亚教授首先对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考古系及古DNA实验室做简要的回顾,并介绍古DNA的概念和古DNA研究的优势。杨东亚教授以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古DNA研究在考古中的应用,例如针对北美火鸡的起源问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火鸡有两个起源,一个来自墨西哥另一个地区尚未确定,此外美国西南地区的家养火鸡是从外地引进的,但不是从“期望的”墨西哥而来;通过对北美西北海岸史前遗址出土的三文鱼进行古DNA研究,综合生物学、民族学研究成果证明北美洲太平洋西北沿岸存在永久居所,进而更好地解释当时人口扩张和社会分化的现象。最后杨东亚教授综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对DNA考古的方法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如古DNA研究的潜力和问题(污染)、古DNA研究如何与考古学研究有机整合、研究策略与方法等。

    沈辰研究员为大家带来题为《石器微痕分析的应用-周口店北京猿人石器功能与行为方式的个案研究》的报告。沈辰研究员首先介绍什么是石器微痕,以及石器微痕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指出石器微痕分析的目的是判别石器使用功能和验证石器微痕产生机制,为史前人类行为方式和社会形态提供考古学证据。沈辰研究员以周口店遗址出土的134件石制品为例,对其进行石器微痕分析。研究表明周口店遗址直立人工具使用的证据显示出,与“莫维士线”以西的同时代古人类相比在周口店直立人在认知上并不落后,他们能够进行技术革新;周口店土著居民(指的是周口店的直立人)活动的范围及规模显示他们是周口店的主要居民(至少在一短时间内),而并不仅仅是鬣狗食物的一部分。最后沈辰研究员指出石器微痕分析是现代多学科交叉研究中重要分析手段,能更有效帮助我们认识人类进化、技术发展、文化变迁、社会关系,为人类学研究提供更宽广的研究视角。

    会议最后展涛校长做总结发言,希望吉林大学可以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期望更多国际知名学者、专家加入考古学研究的行列之中。立足当前地区,发挥我中心边疆地区考古研究的优势,逐步扩展研究领域以期待在区域研究中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