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文20

华玉冰:《中国东北地区石棚研究》

发布日期:2011-12-28    发布人:边疆考古    浏览次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系列学术著作

书名:《中国东北地区石棚研究》

作者:华玉冰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总结了石棚(包括朝鲜半岛的支石)一词从俗称到术语内涵逐渐演变的过程,对石棚术语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石棚研究的对象;以考古发现为依据,经过对石棚结构的详细分析,参照目前支石墓分类研究的成果,初步建立了石棚研究的框架体系;在全面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对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各类石棚墓葬的数量、分布状态、形制演变、文化内涵、时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解决了该地区石棚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本书研究表明:石棚墓与盖石墓最早兴起于辽东半岛北部地区,上限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16~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左右开始北传,至公元前8世纪左右传至西流松花江上游地区,盖石墓最晚者可至西汉中晚期。在各类石棚墓葬流行区及相邻区域,大体相当于夏至西汉时期,存在着三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即:双砣子—尹家村文化系统,以辽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为中心,以积石墓、积石冢为主要墓葬类型,延续年代大体为夏至战国初;伙家窝堡—双房文化系统,以辽东半岛北部沿海及内陆区为中心,以石棚墓、盖石墓为主要墓葬类型,见少量的石棺墓,延续年代大体为商至战国晚期;马城子—新城子—河夹心—旺清门文化系统,新城子文化以前以太子河、浑江流域为中心,以洞穴墓、石棺墓为主要墓葬类型,河夹心类型以后石棚墓、盖石墓大量出现,地域有所北移,南起太子河中上游,北至西流松花江南部地区,向东至鸭绿江上游地区,西至饮马河、伊通河流域。上述不同系统的考古学文化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此消彼长、交流逐渐加强的过程。

      本书适合与从事考古、文物、历史相关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